测绘是无人机发展较为成熟平稳的应用领域,从最初的固定翼到如今多旋翼、复合翼,从油动到电动、油电混合,无人机经历了一次又一次技术和应用革命。因为免像控技术的出现,无人机航测从高门槛的“贵族”向平民化转变,也将技术和操作门槛不断降低。但业内专家认为,随着无人机在测绘领域的大规模应用,现有的无人机产品已经达到了功能的最大化,亟需下一次技术和应用革命,以适应更多的市场需求。无人机航测遥感技术,是通过利用无线电设备来控制飞行器,快速获取信息的一种技术。传统的地面测绘信息主要依靠卫星或载人飞机来获取,但信息采集成本偏高,且受天气条件和更新速度等方面的限制大。相较而言,无人机航测遥感技术成本低廉、操作简单、成像清晰,且周期较短,弥补了传统测绘信息采集手段的不足和缺陷。
例如无人机无需载重驾驶员,从而不需要相应的架势设备和安全救生设备,减轻了机体重量,飞行更为轻便。据悉,在应急事件的处理中,无人机适用于大范围监测,日监测能力最高可达2000多平方公里,监测效率大幅度提升。
此外,与卫星影像分辨率相比,无人机的影像分辨率要高出很多,一般能达到0.1~0.5米,无人机遥感技术可与GIS进行快速集成,迅速搭建监测应用。传统的测绘方式是工作人员拿着全站仪,GPS-RTK等设备认真地核对卫星影像图上的一个个小图斑,看到不准确的地方,马上标注并修正。传统测绘在外业作业时,最主要的工作就是不停地走、不停地核对,手上的轨迹仪,每15秒钟打一个点,记录下每天的行进路程。这种作业方式,时间长、效率低、成本高、人工劳动强度大,生产进度还受到作业期间天气的影响。无人机进入测绘行业之后,虽然外业人员的工作量大大减少,但仍然要布设大量的像控点和检查点。像控是影响测绘工期的主要因素,无论是飞前布控还是飞后布控,都需要内外业人员具备较好的专业知识并且配合默契,效率低门槛高。
目前来看,民用无人机未来发展将呈现以下趋势:
政策环境将进一步优化。国家层面鼓励无人机产业发展:国务院方面,国务院印发的《“十三五”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》等文件中,明确要大力发展无人机产业。工信部方面,2017年出台了《关于促进和规范民用无人机制造业发展的指导意见》,提出了开展技术创新;提升产品质量性;加快培育优势企业;拓展服务应用领域;建立完善标准体系等任务,旨在促进我国民用无人机制造业健康有序发展。民航局方面,2017年出台了《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实名制登记管理规定》,首次确立了民用无人机实名登记制度。国家发改委方面,2017年年底印发了《国家发展改革委办1公厅关于组织实施2018年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工程的通知》,明确了无人机是2018年重点开展的5G典型业务及应用,有利于无人机产业与5G网络的融合创新发展。随着民用无人机应用的不断深入和无人机市场的不断增长,无人机产业将从设计、研发、制造等技术领域延伸到无人机租赁、操作员培训等管理、服务、保障领域,进而触及社会生产、生活更广更深的层面,逐步形成一条新的产业链条。通过无人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共同协作创新,跨界融合发展,创新商业模式,从而形成跨产业、跨领域的产业形态,构建制造业与服务业一体化的新型产业体系。
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(无人机产业园说):航测无人机离市场爆发还有多远